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易娜 报道)10月14日,“河湟福地·春华秋实——2025媒体海东行”采访团一行走进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探访“耕读传家”精神文明传承馆,在古色古香的展陈间,感受数百年“耕读”文化的深厚底蕴,聆听村庄与文化共生共荣的动人故事。
走进传承馆大门,院落内“二十四孝图”映入眼帘,孝道文化与“耕读传家”精神相得益彰。这座2022年由乐都区委牵头打造的传承馆,建设面积600平方米(其中室内面积160平方米),三间主题展陈馆串联起“人文乐都”“瞿昙耕读”“徐家台传承”的文化脉络,让采访团成员仿佛置身时光长廊。
“大家眼前的‘三老赵宽碑’和‘乐都柳湾彩陶’,见证了乐都‘耕读’文化的千年变迁。” 讲解员指着“人文乐都”展陈馆内的文物介绍。从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到汉朝赵充国屯田设县,再到南梁古国建都辉煌,展陈通过实物、图文,清晰勾勒出河湟文化滋养下“耕读传家”的发展轨迹,让采访团直观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力量。
步入瞿昙镇“耕读传家”展陈馆,“唐世懋、谢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瞿昙人崇文向学。”讲解员的话语引发共鸣。馆内关于乐都三中“前身今世”的介绍,让采访团了解到,正是“耕读”文化的浸润,推动当地教育事业从学堂雏形发展为现代化中学,书写了文化助教育的生动篇章。
最让采访团动容的,是徐家台村“耕读传家”展陈馆里的“烟火气”。三代民办教师坚守讲台的老照片、“三博之家”徐有赢家三个博士儿子的毕业证书、曾任互助县县长徐进选的家风故事,一个个鲜活案例,让“耕读传家”不再是抽象概念。“‘晴天耕作、雨天读书’的祖训,已刻进徐家台人的骨子里。”讲解员向采访团分享,如今村里396名大学生、55名工程师和设计师,都是“耕读”精神的受益者。
走出展馆,采访团成员感慨:徐家台村“耕读传家”传承馆,不仅是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是精神传承的课堂。在这里,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指引着村庄在乡村振兴路上稳步前行。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