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西宁警方破获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合同诈骗案,一名90后男子利用官方招标网公开信息,骗取多名工程项目承包人保证金达500余万元。
2025年5月,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待了几名特殊的报案人。一名男子在多名受害人陪同下自首,承认自己虚构工程分包项目,骗取巨额保证金。
这起案件揭示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法:骗子利用真实招标信息包装骗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犯罪嫌疑人刘理(化名)通过每日浏览官方招标网站,筛选出省内多个地区的真实招标项目。
这些项目多为河道治理、水源保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所有信息都可在网上公开查询。
刘理在西宁市某写字楼租赁了正规办公场地,冒充合法经营,获取受害人信任。
“这些项目都是真实存在的,你要是不放心,现在就能查官方招标网,上面都有公示。”这是刘理经常对受害人说的话。
当承包人来到办公室,刘理会出示精心准备的项目资料,甚至手机里存有“项目现场照片”,营造出真实可靠的假象。
一旦受害人表现出兴趣,刘理便会以“合作诚意金”为名要求缴纳保证金,承诺项目开工后全额返还。
多名工程项目承包人被这种精心打造的“靠谱”形象所迷惑,纷纷签订合同并缴纳保证金。
金额从5万元到100万元不等,总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约定开工日期一再延后,当受害人发现电话无人接听、办公室人去楼空时,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刘理的骗术与传统诈骗不同,他没有编造虚假项目,而是利用公开的真实信息,通过冒名顶替、虚构授权的方式实施诈骗。
这种诈骗手法隐蔽性更强,也更容易让被害人放松警惕。诈骗得手后,刘理将骗来的钱用于偿还此前的外债,一部分填补前期被害人的退款要求,剩下的则用于日常开销,属于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方式。
2025年,青海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护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
截至目前,青海警方共侦办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案件800余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29起,巡查本地网站585家次,依法行政警告处罚23次。
近日,青海省公安厅还发布了10起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包括利用“G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招聘平台刷单诈骗、虚假博彩平台诈骗等多种类型。
面对工程分包、项目合作等涉及大额资金的事宜,务必牢记“三查三核实”原则。
核实企业资质:查验中介机构、服务人员是否具备相关资质,相关手续是否合法。
核实权属证明:在工程分包或二手房交易中,应查验相关权属证明材料,产权不明不交易。
核实资金安全:资金支付选择政府监管模式,原则上不采用现金交易模式。
同时,青海省通信管理局也提醒公众牢记防诈“三不一多”原则: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成功破获这起系列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刘理已被刑事拘留,2025年8月14日,案件已移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无论是工程分包还是找工作,凡是要求先交“保证金”“打点费”的都要多一分警惕。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