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万象 / 正文
青海新街乡:冷凉蔬菜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Time:2025年09月26日 Read:11 评论:0 作者:admin

1工人们在地里进行贡菜初加工。顾植霞 潘玲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清凌凌的西河奔腾不息,河水旁宽阔的马路蜿蜒向前,马路两边一望无际的农田里,长势正好的蔬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新街乡积极响应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号召,依托自身冷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冷凉蔬菜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了推动冷凉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街乡党委、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品种培育方面,新街乡积极争取727.6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露天蔬菜育苗基地项目。建成的11栋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单次可培育菜苗500万株,满足51.33公顷土地秧苗移栽需求。大棚内配备了智慧物联系统、传感设备和温控放风设备等先进设施,技术人员通过手机端就能实现精准调温、调湿、调光、水肥一体化等作业,构建了从种子处理到成苗出圃的全周期智慧管理体系,育苗成活率大幅提升,形成了“一年两茬”的高效种植模式。

  在种植环节,新街乡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1000公顷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行动,投入37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工程。同时,对9个村的闲置地块进行摸底,推进“去药还田”,成功认证有机种植基地106.67公顷,进一步提升了蔬菜品质。此外,新街乡还依照海拔气候和市场供需划分了三个种植片区,打造了八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主七辅”的产业发展布局,即以143.2公顷红笋为主,117.46公顷蒜苗、73.33公顷贡菜等为辅,还包括马铃薯、蚕豆、长白葱、荷兰豆等品种以及一部分有机蔬菜种植。

  8月末,记者在新街乡尕么堂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工人们正在对贡菜进行掐尖打叶、削皮划条。这些初步处理好的贡菜条将被送到位于麻吾村的青海青青高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加工车间,经过清洗、烘干、预冷、打包等程序后,装箱入冷库,等候发往安徽、云南、上海、四川的干货市场。

  “一天可以处理40吨贡菜鲜菜,光贡菜这块儿年产值就在700万元左右。”青海青青高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允乐介绍道。

  为了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有效衔接,新街乡积极探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供应、分户种植的模式。青海青青高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公司与当地建立了“订单生产、基地共建、互利共赢”的机制,按照市场需求指导农户种植,解决了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如何提升蔬菜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成为新街乡思考的重点。为此,乡里先后投资938万元,实施脱水蔬菜加工车间、农产品仓储冷链基地等项目,与京东、顺丰等第三方物流深度合作,构建了快捷的产品加工流出渠道,原料溢价率从20%提升至50%。

  新街乡还对贡菜、萝卜、马铃薯、上海青、菠菜等10余个蔬菜品种进行了有机认证,瞄准广东、江苏、河南等省外高端市场,在当地布设特色产品直营店,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渠道,连续3年销售额达到4000余万元。

  “今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有机蔬菜实现了供港,这让我们对有机蔬菜种植更有信心!”新街乡副乡长喇斌表示。

  在品牌建设方面,新街乡同样不遗余力。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立政府指导、企业主抓、抱团经营的机制,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先后完成了“麻吾峡”“灵秀新街”两个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鱼山蒜苗”“陆切红笋”已逐渐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促进了冷凉蔬菜产品优质优价。

  如今,新街乡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427.13公顷。冷凉蔬菜产业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还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以蒜苗为例。8月末,记者在鱼山村和上卡力岗村看到,连片的蒜苗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蒜苗并装车运往兰州。近年来,新街乡将蒜苗种植作为特色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举措,鼓励村民参与蒜苗种植,逐渐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格局。今年,全乡共种植蒜苗117.46公顷,预计每公顷产量可达7.5万公斤。蒜苗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通过种植蒜苗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为全乡各村及兄弟乡镇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秋收季节,平均每天参与蒜苗采收的务工人员达150人次,整个种植周期内,务工人员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从田间到餐桌,新街乡冷凉蔬菜产业正蓬勃发展。“未来,新街乡将继续深挖冷凉蔬菜资源潜力,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竞争力,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让冷凉蔬菜产业书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答卷。”新街乡党委书记杨海龙信心满满。

  (来源:青海日报)

关于我们
青海之声是一个专注于分享青海本地资讯的独立信息平台,我们并非官方媒体,但致力于通过精选内容和多元视角,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地域信息与文化观察。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19-2025 青海之声 (qhradio.com). Powered by QHRADI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