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万象 / 正文
综合竞争力百强位次稳步提升 青海西宁甘河园区连续两年上榜“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

Time:2025年10月14日 Read:3 评论:0 作者:admin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及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评价结果,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以第70位的排名再次跻身百强,较2024年的第75位跃升5个名次,连续两年成为青海省唯一上榜园区。位次的跨越提升,是甘河园区在安全管控、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领域深耕实干、亮点频现的集中体现,为区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安全管控能级跃升,D级低风险创发展新局。自2023年成功认定为全省化工园区以来,甘河园区聚焦安全生产基础性、源头性问题,以“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降低安全风险等级”为目标,构建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在智慧监管方面,建成投运集安全监管、应急处置与风险预警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对区内7家化工企业、7种重点监管工艺、26处重大危险源、8种重点监管化学品进行实时监管,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与智能研判,风险感知和预警响应能力大幅提升。在封闭管理上,开发专用功能模块并配备高空瞭望系统,对入园车辆实施在线预约、实时轨迹追踪与统一调度,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安防监控网络。同时,与青海省汽车机械工业技工学校深化实训合作,系统开展从业人员实操培训,夯实专业人才队伍支撑。今年8月,顺利通过省级安全风险复评,成功获评D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实现了安全管理、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水平跨越式发展。

  产业集群提质增效,特色化工塑造竞争优势。甘河园区以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以稳定可靠的要素供给与高效精准的靠前服务为根本,充分释放自身在天然气、盐湖、铬、氟等领域的化工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在碳纤维、锂等精细化工领域深耕突破,逐步构建起多链协同、循环互促的特色化工产业体系。目前,已形成年产129万吨复合肥、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24万吨PVC、20万吨烧碱、3000吨六氟磷酸锂、80万吨甲醇、10万吨无水氟化氢、4万吨制冷剂、5万吨重铬酸钠、6000吨高纯硼酸等规模可观的产能矩阵,年可利用盐湖原盐(氯化钠)资源达30万吨。在盐湖产业成果转化上,硼酸镁、硼酸锌晶须制备实现规模化,高储氢稀土镁合金材料开发及储氢关键技术研发等一批盐湖科创产业项目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以“盐湖化工、天然气化工、氟化工和铬化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绿色创新双擎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甘河园区坚持走产业集聚化、循环化、绿色化、高新化的发展之路,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推动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和创新驱动发展。自2023年以来,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省级科技小巨人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累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38项;累计建成绿色工厂9家(国家级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国家级1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户,省级节水型企业9家、节水标杆企业4家、省级水效领跑者8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7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水型工业企业典型案例2家,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2家,全国首批绿电铝核心生产企业2家。截至目前,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9.58%,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91%,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双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下一步,甘河园区将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聚焦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建设,深化安全风险管控、强化产业集群协同、优化园区管理机制、提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巩固综合竞争力优势,为青海省化工产业现代化升级持续贡献“甘河力量”。

  (来源:西宁晚报)

标签:
关于我们
青海之声是一个专注于分享青海本地资讯的独立信息平台,我们并非官方媒体,但致力于通过精选内容和多元视角,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地域信息与文化观察。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19-2025 青海之声 (qhradio.com). Powered by QHRADI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