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9月18日下午,2025年海西州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暨质押融资对接会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搭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对接平台为核心目标,旨在推动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海西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特别设置了专利成果展示与路演环节。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展示了其“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可控制备与应用”成果,而青海大学则带来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供暖应用技术”的展示。这两项成果均精准对接了地方产业需求,展现了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银企对接环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海西分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海西分行积极响应,推出了针对科技企业的专属融资产品,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会议期间,共达成了3项重要合作,其中包括2项产学研合作和1项质押融资战略合作,为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会议还发布了盐湖化工、清洁能源领域的73件存量专利,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
除了对接合作,会议还举办了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和标准宣贯培训。这些培训活动为后续的技术转化提供了专业指引,有助于提升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据了解,知识产权工作在海西州的创新生态建设中扮演着核心引擎的角色。截至目前,该州的有效发明专利已达到349件,同比增长7.3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量拥有量达到7.37件,位居全省第二。此外,海西州还获得了1项中国专利奖,培育了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7家优势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通过ISO56005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评价的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了1家。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氯化钾等产品更是入选了国家首批专利密集型产品。
在品牌建设方面,海西州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累计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3种,柴达木枸杞的品牌价值突破了196亿元大关,茶卡盐更是成为了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品牌典型案例。此外,海西州还促成了全省首笔1000万元纯专利权质押贷款,成功打通了知识产权价值转化的通道。
此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海西州落实国家、省专利转化专项行动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五链融合”、实现“专利变红利、知产变财富”的重要抓手。未来,海西州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协同发展,通过进一步畅通专利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渠道、强化银企融资合作纽带、夯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推动更多“专利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海西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青海日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