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来到万方城3号楼的刘隧显家中,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一家四口。刘隧显有一位长期卧床不起的老母亲,自2022年摔伤导致行动不便后,夫妻俩便轮流日夜守护在她身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刘隧显的爱人宋长萍辞去了原本在超市的工作,刘隧显则利用自己的水电技能,在物业和社区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他们患有先天残疾的儿子,虽然已有31岁,但还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网格员毛海霞在入户时了解到,刘隧显身患膀胱癌,爱人宋长萍也身患肾结石。为此,她向社区提出了计划生育特扶的申请,忙前忙后收集、填报资料,最终让刘隧显享受到省市区三级补贴一年共9220元。
受益于西宁市对残疾人就业安置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刘隧显的儿子被安排到青海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从事绿化工作,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缴纳了社保和医保,为他的未来提供了基本保障。
毛海霞是刘隧显一家的贴心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务,还是医疗报销等复杂事项,只要一个电话或一条微信消息,她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并尽力解决。她的细心与耐心赢得了刘隧显一家的信任和赞誉。
“虽然偶尔会遇到暖气供应不足等问题,但在社区的帮助下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刘隧显感慨地说。
虽然面临诸多不易,但刘隧显一家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开心也过一天,不开心也过一天,还不如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无疑为刘隧显一家的未来注入了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走千家、入万户、访民情、解民忧”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时刻牵挂着困难群众。一些有退休工资但身患大病、孩子在上大学的家庭,只要符合救助条件,工作人员便会主动协助申请低保。今年以来,已帮助约10人进行此类申请,其中新增2个大病医保案例,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的关怀。
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每日动态,更是网格员们关注的重点。王秀梅老太太不会使用手机,每次看病都由网格员帮忙挂号并送到她手中;另一位快90岁的老人独居在6楼,腿脚不便,帮她拎东西送回家成为网格员们的日常。“尽管曾建议她去更好的养老机构,但她执意留下,我们也持续关注着她的生活起居。”严红新说。
居民张先生感慨:“现在社区反应快,有问题不用打热线,网格员当天就能上门解决。”
如今,在北商业巷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辖区通过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诉求的居民数量大幅下降,其中涉及家庭矛盾、设施维修、政策咨询等问题的投诉量减少尤为显著。这背后便是社区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深刻转变。
北商业巷社区的实践证明,当社区真正“走”进居民生活、“访”到真实需求、“解”得关键问题,居民自然不再需要通过外部热线寻求帮助。从“12345”热线诉求量的大幅下降,到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这里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
(来源:西宁晚报)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