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万象 / 正文
西海论坛:青海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Time:2025年09月20日 Read:18 评论:0 作者:admin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一条曾经饱受生态困扰的河流——农春河,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作为黄河在贵德境内的一级支流,农春河曾因河道堵塞、浊流侵岸而生态受损。然而,随着生态修复项目的深入实施,这条河流的生态系统正逐步恢复,水质显著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愈发宜人。农春河的蜕变,不仅为当地居民营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还带动了相关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

  农春河的变化,仅仅是青海省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青海省始终将生态保护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重点区域的突破性进展,带动了整体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在三江源地区,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等措施的实施,使得曾经裸露的土地重新披上了绿装;在青海湖畔,湿地保护和沙化土地治理项目的推进,让湖水面积逐年扩大,湟鱼洄游的通道愈发畅通;在祁连山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牧民的草场土壤更加肥沃,优质牧草的覆盖率大幅提升。

  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已成为青海省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有力支撑。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的落地实施,不仅有效扭转了生态退化的趋势,让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活力,还显著增强了其抵御风险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些努力为生态文明高地的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屏障”,使得青海的生态优势从“潜在”转变为“显性”。无论是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的生态旅游,还是与生态保护相契合的特色产业,都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逐步兴起,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不仅让当地群众在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推动了青海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的转型。

  青海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修复好生态重点区域对于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这些区域或是水源涵养的核心区,或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带,或是抵御灾害的前沿阵地。唯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技术手段,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不断提升生态核心区的功能,让青海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更加畅通。这将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让生态惠民的成果惠及青海各族群众,推动“人人护生态、生态惠人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生态文明高地的建设凝聚起更强大的合力。

(来源:青海日报)

关于我们
青海之声是一个专注于分享青海本地资讯的独立信息平台,我们并非官方媒体,但致力于通过精选内容和多元视角,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地域信息与文化观察。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19-2025 青海之声 (qhradio.com). Powered by QHRADIO. All rights reserved.